杏耀2首页

杏耀2网站xml地图
今天是⚅:

医疗百科

医疗卫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百科 >> 医疗卫生 >> 正文

吸烟危害

发布日期:2015-05-28    发文部门🔊:后勤服务中心    作者:何清  点击:

   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烟草占世界总销额的1/3以上,吸烟者高达3亿。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估算✊🏽,还有约4亿人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因而我国约有7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烟草的危害。 
  
  香烟烟雾中🤷‍♂️🤸🏿‍♂️,92%为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氰酸及氨等;8%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统称焦油,内含尼古丁、多环芳香羟、苯并芘及β-萘胺等🥳,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约40余种。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尼古丁又有成瘾作用👓,使吸烟者难以认识💮。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是造成早亡🙅🏼‍♀️、病残的最大病因之一↩️👳‍♀️。英国一项历时40年的研究证明,中年吸烟者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3倍。WHO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达300万人🦹🏿‍♂️, 估计到2025年将升高到1,000万,而我国将占200万😙。吸烟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紧迫问题。 
  
  一、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吸烟者如同时接触化学性致癌物质(如石棉👩‍👩‍👦、镍🍳、铀和砷等)则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将更高🤾🏽。烟叶烟雾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需经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羟化酶代谢作用后才具有细胞毒和诱发突变作用,在吸烟者体内该羟化酶浓度较不吸烟者为高👩‍🦱。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者喉癌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十几倍🚣🏻‍♂️。膀胱癌发病率增加3倍,这可能与烟雾中的β-萘胺有关♥️🧲。此外,吸烟与唇癌、舌癌𓀂、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二、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但其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异常起着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上这些都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据报告,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此外🧘🏼‍♀️,吸烟者易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吸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最终导致肺原性心脏病。 
  
  三、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在狗实验中👨,接触大量的烟尘可引起肺气肿性改变🤜。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者下呼吸道巨噬细胞(AM)、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弹性蛋白酶较非吸烟者明显增多,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烟粒及有害气体的刺激🚺,下呼吸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活化的AM除能释放弹性蛋白酶外,同时又释放PMN趋化因子,使PMN从毛细血管移动到肺👨‍🦼‍➡️。激活的AM还释放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吸引成纤维细胞💆🏼‍♂️;以及PMN释放大量的毒性氧自由基和包括弹性硬蛋白酶、胶原酶在内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肺的弹性蛋白、多粘蛋白👩🏻‍🦱、基底膜和胶原纤维,从而导致肺泡壁间隔的破坏和间质纤维化。据报导,1986年美国患COPD者近1300万人👩🏿‍🦰,1991年死亡9万多人💇🏿‍♂️,吸烟是其主要病因。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2~4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COPD易致自发性气胸🍆。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 
  
  四、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五、其他 
  
  吸烟对妇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提前。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其他如早产、死产🏊🏻👨🏻‍🦯、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等均可能与吸烟有关💮。妊娠期吸烟可增加胎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以上这些危害是由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胎儿血液,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同时尼古丁又使血管收缩,减少了胎儿的血供及营养供应,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女性90%的肺癌🌯😽、75%的COPD和25%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妇女死于乳腺癌的比率比不吸烟妇女高25%🙇‍♂️。已经证明,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使精子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和活力下降,以致受孕机会减少。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的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老年人吸烟可引起黄斑变性,这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和血小板聚集率增加📲,促使局部缺氧所致。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 
  
  六📽、被动吸烟 
  
  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围的人们,不自觉地吸进烟雾尘粒和各种有毒物质。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为低,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研究发现,经常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妇女,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工作场所没有或很少被动吸烟者🕴。据国际性的抽样调查证实,吸烟致癌患者中的50%是被动吸烟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丈夫吸烟的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学者分析了5000多名孕妇后发现,当丈夫每天吸烟10支以上时,其胎儿产前死亡率增加65%;吸烟越多,死亡率越高。吸烟家庭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 
  
  七、戒烟 
  
  综上所述👨‍🦱,可见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之大,而戒烟后,其毒性作用将渐渐减少◻️,大多数病变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并有助于降低COPD👩🏿‍🦰、冠心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由此可见戒烟的重要性🧖🏼‍♀️。卫生宣教应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限制为烟草商刊登广告,并在香烟盒上印刷"吸烟有害健康"的标志。戒烟方法很多,诸如针灸戒烟👨‍👧‍👦🎩、戒烟糖和戒烟茶等🕑,但主要是心理取胜🧑🏻‍💼,吸烟者真正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就会决心及早戒除。 

编辑♿:邱洋英

审核🩸:毛婷

杏耀2